中国育儿在线> 育儿在线学堂> 浏览文章
孩子家务劳动做不做?
0 未知 2016年01月14日

读大学了,还不会洗衣服,勤快的妈妈,去学校为孩子洗衣服;有钱的同鞋,脏衣物打包发货回家,马云都开物流公司了,送个快递很方便。

除了女朋友自己找,其他还得靠老妈;但老妈更怕“下岗”,连孩子谈对象,都想管一管;于是,有些老妈,可以管到孩子找工作、买房子、带孙子、小学接送……,鞠躬尽瘁!

谈到“孩子做不做家务劳动”,妈妈的态度总是:可以做一点,就当他玩嘛!

奶奶与外婆的态度总是:这种粗重活,孩子这么小,怎么可以做?

真正有机会做家务活的孩子,在中国可谓凤毛麟角;我们如果把家庭劳动放在一边,那么孩子能够为自己劳动的有多少?照样很少。给孩子喂饭的,很普遍;帮助孩子穿衣服、穿鞋的,也很普遍。

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,以前数落读书人的这句话,套在我们孩子身上,尺码也刚刚好。

家里活真得缺人干,还得孩子出手吗?如果这样,家政公司还要开吗?保姆还需背井离乡吗?

有些贴心的老爸,来一句:宝妈,你负责漂亮;孩子,你负责快乐!童年,就是需要无忧无虑地玩,上学了,再也没有时间玩了。

今天,我们在蒙台梭利学习会,一起谈谈《孩子家务劳动做不做?》。

家务劳动,对孩子意味着什么?

“家务劳动是一种受罪”,这几乎是大人的观点。

上班的妈妈,劳累一天,回到家,还要摆弄锅碗瓢盆,确实有些吃不消;全职的妈妈,上街买菜、料理家务,边看孩子还边烧菜,一天下来也都精疲力尽;即使请了保姆,还不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活。这种痛苦的经历,一直伴随着妈妈。

那么,孩子怎么看待家务活呢?

一岁多的孩子,就开始关注大人干活,他不光围观,还想动动手;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,孩子对参与家务劳动越来越感兴趣,你扫地,他也想扫,你洗衣服,他也想洗,你切菜,他还想拿菜刀。

你嫌他碍事,请他一边玩去,他还不高兴。有时候他自己就干上来,压根没经过你的同意,甚至还搞乱了、打破了,闯出祸,你的火气油然而生!

孩子处于【叛逆期】,是通过添乱而获得乐趣吗?显然不是,他是发自内心地想劳动,像只小蜜蜂,真诚而喜悦。

通过劳动,孩子获得了什么呢?

1、以父母为榜样,为成为独立完整的人而努力。在孩子眼里,父母是完整的人,他喜欢模仿大人,打人打电话,他都学得有模有样,他把自己发展成大人的模样,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着。

2、实现自己的价值,获得家庭地位。孩子通过劳动,看到自己的成果,很有成就感,因为,他看到自己为这个家庭创造了价值。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,家庭,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,在这个社会中,他希望拥有自己应有的地位。如何能够获得地位?那就是通过劳动,创造价值,为家庭服务,成为家人所需要的人。

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,当他看到自己的价值,他会感到受尊重,感到与大人一样是平等的,在这个家庭社会中,是有地位的、安全而稳定的;他通过劳动,在家中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。

3、身体的自我塑造与人格的独立。从6个月开始,孩子的精细动作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,手部的各块小肌肉在蠢蠢欲动,关节的协调性在灵活发展,通过反复练习,手部的运动神经也在快速建立经验,全身的感觉器官也与手部的动作统合起来,到2-3岁阶段,孩子能够灵活应用他的双手,做得“得心应手”了。

孩子的这些能力,绝大多数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获得的,这是他精细动作发展的需求;如果不让他劳动,那简直是一种剥夺,是与他的成长对着干!

此阶段也是孩子人格独立的养成期,人格的独立,就是建立在生活自理能力基础之上的,所以,你不让他劳动,就是不让他独立,就是希望他成为你的附庸,不让他拥有独立的人生,这也是与他对着干!

家务在孩子眼里是神圣的工作

蒙台梭利把孩子的劳动,看成“工作”,所以,你到蒙台梭利早教中心,老师会告诉你,这里叫“工作室”,不是“教室”。为什么呢?“教室”是老师给孩子灌输知识的地方;而“工作室”,是孩子为构建自己而不断劳作的地方。

那么,孩子的“工作”,与大人有什么不同呢?

大人的工作,也是实现自己的价值,通过为别人创造价值,来获得钱、物、地位与荣誉。

而孩子的“工作”,是为了发展自我,为把自己发展成完整的“成人”而努力;他从工作中锻炼了身体,发展了能力,让身体与智慧得以成长。

工作,能够让孩子获得满足感,这种满足感,实际上比奖励他多少钱、多少吃的,都重要。这种满足感是发自内心,由内而外,呈现在表情上的,是一种欢乐,也是一种自信。

许多父母会说:孩子的教育,就是学知识,例如,小学生就是坐在教室里上课的,听老师讲,偶然出去社会实践,也只是补充一些社会经验;学习成绩好,只要记性好,会背就行,把各种题目答案都记住了,考来考去都在里面了。

现在我们社会对教育的理解确实如此,但社会也意识到了这样的弊病:孩子原本热爱学习,为什么这种学习方法带来如此的痛苦?为什么除了“读书”,其他什么都不行?

实际上,问题就出在:社会把孩子的学习,只当成了“读书”,误以为知识都来自于课本,而非来自生活。

我们反思一下,人生中真材实用的知识,来自“社会大学”的多,还是来自“象牙塔”的多?你实际上知道答案的,多数是你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学到的,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。

在人类婴幼儿阶段,孩子99%的知识,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经验;这种经验,都是孩子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,而不是靠“死记硬背”获得的。

例如:对于一个2-3岁的孩子,拿着《孔融让梨》的书,进行道德教育好呢?还是买三个梨,让孩子分一分,爸爸、妈妈与自己每个人都平等分到一个好呢?孩子动手分过梨了,他就学会了“平等”、“尊重”与“分享”;给孩子空口“教育”了,孩子感受到的,可能不是“礼仪”,而是“审判”:是否自己做错了,妈妈这样子教训自己?

你在蒙台梭利早教中心,看到的,是孩子相当多的时间在做日常生活练习:舀豆子、倒米、擦桌子、洗树叶、夹果子、折毛巾、叠衣服、洗鼻涕、搬椅子、摆餐具、扫地、倒水……,蒙台梭利说,这不仅培养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,而且从生活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,并且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。

“I hear,I forget; I see,I remember;I experience,I understand。”我听了,我会忘记;我看了,我会记住;我做了,我就理解了。这是蒙台梭利的一句名言。

这种“家务活”的练习,在孩子眼中,是项神圣的工作,是实现自我、完善自我的工作;由此,你理解了:为什么孩子老想参与家务活?也理解了:孩子参与家务活,不是存心来捣乱的,而是出于神圣目的。这样,孩子再来“帮忙”,你的心态就由阴转晴,用欢喜去拥抱孩子的劳动。

各月龄段,可以做哪些家务活呢?

0-3月龄,孩子大脑对肢体缺乏控制能力,但有条件反射式的应激运动。你把手指碰到孩子的手心,他会紧紧抓住,有十足的蛮力;你不要只是好奇,而是经常刺激他的这种抓握能力,他的手指小肌肉群、五指协调抓握能力都在得到练习。

3-6月龄,孩子的视觉、听觉与触觉在快速发展,看到身边的玩具,听到玩具架上铃铛,或者顺手触摸到东西,他会主动抓住;当手部肌肉与关节能够灵活运动,他会把东西放进嘴里,这是他的探索行为。这时候,放个玩具架、小床上挂东西、身边放些小东西,或者给他一个奶嘴,让他的双手不要闲着。

6-12月龄,孩子手部小肌肉与运动神经的表现日新月异,各个手指的功能开始分化,可以五指捏、二指捏、三指捏,已不再“一把抓”;他会拿起东西敲、制造声音,还会把东西扔掉,反复扔;他会爬过去取玩具,也会推开障碍物,两只手会配合起来,还能左右手交换。这开启了他双手精细动作发展的敏感期,你可以把双手“动作”作为线索,准备小物品,如:抓、捏、握、拉、推、扔、敲、移、点、摁、拔、插、抠、撕……,能够满足孩子这些动作的,无论漂亮的玩具,还是家里的东西,都可以的。

12-24月龄,除了孩子说不好话,哪些表现不像一个完整的人呢?他开始关注父母的行为,社会意识萌芽,出于身心发展的需求,还是出于在家庭社会的表现,他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家务事。这时候,你满怀欣喜地欢迎他,能给他准备一份活的,尽量独立一份,如果需要一起做的,也可以一起;他手眼协调能力不够,做事达不到大人的完整性,这正表现出大脑各感官神经的统合能力还在发展,他正需要反复的练习,达成这种熟练与精确的地步,他需要的,只是你的耐心,给他纠错与完善的时间。孩子如果希望独立做的事,你不必参与,只要离得远一些,在视线范围内观察就行,当他需要帮助时,他会主动找你,需要你参与分享时,他也会主动找你。

这时候,你的观念是:“他是他,我是我”,不是“他是我的,我是他的”,你与他都要保持独立性、自由性,这样,他精神自在,练习充分,潜能绽放;你也不再劳苦,也是一种解放。

24-36月龄,孩子突然开口了,甚至问个不停、口若悬河,你或许等这一天等了很久,但是来得如此突然,还是让你意外。对生活经验的交流、分享,成为你与孩子的共同乐趣,这阶段,孩子基本学好各种生活自理能力,还能帮助大家照顾环境,有质量地打理家务事;你可以当他是个“大人”了,不要还把他当“三岁小孩子”看,如果还在喂饭、替他穿衣,如胶如漆的照顾,那很糟糕,赶紧管住你自己的双手,把这些活交还给孩子自己。这个阶段,孩子的生活习惯基本养成,独立人格也基本建立,后面3-6岁,只是巩固阶段,就像一个玻璃艺术品,造型好了,等着冷却。你如果以为小学以后还来得及,当然了,你拿去打磨,用金刚石去磨砺,再抛光,也可以调整造型,但是,你能感到孩子的痛苦吗?你能想到自己的无奈吗?中国有太多的父母,不是都有这样的育儿经历吗?

36-72月龄,也就是3-6岁,孩子离开家庭,开始幼儿园的生活,这是他真正社会化生活的开始。幼儿园通过集体生活方式,把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修正与固定,同时给孩子吸收语言知识与文化艺术,满足孩子的发展。此时,父母是否可以放手了?学费都交了,那应该是老师的事了。事实上,“好父母,胜过好老师”,这句名言还起作用。传统的幼儿园,没有提供生活化的环境,也没有给孩子自由的练习;所做的“管教”,是“管”住孩子的安全,“教”训点道理知识,离孩子自主的学习、自由的发展,还很遥远。这与国家提供的教育经费没直接关系,而与全社会的教育观念有关系。

那么,作为父母,我们能否自助做些什么?那就是,孩子回到家,自己的事情,自己做,包括家务活,还有自己的兴趣。“引导”、“放手”、“尊重”、“鼓励”,这是你需领悟的关键词。

劳动的孩子是美丽的,美在他的能力、他的行为、他的人格,也美在他的未来。

剥夺孩子的劳动,是把孩子困在鸟笼里,看起来很美,到了放飞的日子,你与孩子都会很囧。

作者/周汉民

相关推荐
文章点评
true
新版
反馈
Copyright 2010-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.com,育儿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.
京ICP备15047120号-2
合作电话:18612664989 QQ:582305286 育儿妈妈QQ群:2247834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