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育儿在线> 育儿资讯> 母婴新闻> 浏览文章
北京新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:减少76个"不字
0 未知 2017年02月21日

今日起,北京市百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一个新学期的求学之路,不少学校在开学第一课上,以诵读、宣讲等方式,回顾了新修订的《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。

2017年1月5日,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了《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(2016年修订)》,要求各学校要在校园和教室显著位置张贴《守则》和《规范》,利用校园电视台、广播站、校园网、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开展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教育氛围。

根据市教委要求,各学校还要将《守则》和《规范》教育与校风、班风和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,通过主题班校会、国旗下讲话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,使每名中小学生记住并理解《守则》和《规范》的内容要求,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以此约束自身行为的自觉性。

修订后的学生行为规范,共15条,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,较此前版本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,强化正面倡导,对尊重他人、勤俭节约等提出细化要求。新版规范从2000多字“缩水”到了1000多字,有小学校长分析指出,虽然有所“瘦身”,但内容更全面,凝练更加清楚。无论从表述、结构还是条理上都更加清晰,内容上更加接地气,易学易行,“要给这样的变化点赞”。

记者梳理发现,新版规范一方面保留了热爱祖国、孝敬长辈等仍具时代价值的传统美德内容,另一方面强化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环境保护、国际交往等新要求。

有专家指出,新版学生规范中还大幅减少了约束性字眼,减少了76个“不”字,例如旧版小学生规范中有26个“不”字,中学生规范中有57个“不”字,提出了“不打架”“不骂人”等要求。新规范中,“不”字只剩下7个,例如“生活不攀比”“未经父母或监护人同意,不在外边留宿”“不接受陌生人赠予的物品”“不说谎”“不作弊”“不妨碍他人的工作”“用餐不剩饭和菜”。

“变管教性要求为正向引导”,该专家说,大大减少了教导性的语言,更易被学生接受。

最早的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、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颁布于1994年,意在培养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。

节选

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(2016年修订)

一、爱党爱国爱人民。了解党史国情,珍视国家荣誉,崇敬英雄模范。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热爱中国共产党。尊敬国旗、国徽。升降国旗脱帽、肃立,行注目礼,少先队员行队礼。会唱国歌,声音洪亮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含义。

十一、举止有礼。衣着得体,行为端庄。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及体态语。尊重他人隐私,不妨碍他人的工作、学习和休息。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。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,在国际交往中真诚友好,大方自信。

十三、爱护环境。热爱大自然,保护动植物。出行尽量选择步行、骑车和公共交通工具。节约资源,水龙头随手关紧,不用灯时随手熄灭,用餐不剩饭和菜。爱护公共财物,维护环境卫生,自觉进行垃圾分类。

十四、热心公益。乐于奉献,有社会责任感。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。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,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。

新京报快讯(记者黄颖)

相关推荐
北京青年报 评论数:0 2021-02-19
堂小妹 评论数:0 2018-08-02
系统录入 评论数:0 2017-04-19
文章点评
true
新版
反馈
Copyright 2010-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.com,育儿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.
京ICP备15047120号-2
合作电话:18612664989 QQ:582305286 育儿妈妈QQ群:2247834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