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育儿在线> 育儿知识> 早期教育> 浏览文章
孩子在外面不敢说话 怎么回事?
0 生命时报(北京) 2019年05月29日

刘娟的儿子小军今年8岁,每次谈起儿子,刘娟都是幸福感满满。然而最近,她却有点担心。原来,小军的老师找到刘娟,说孩子在班里太内向了,从不举手发言,叫起来回答问题也不敢说话。这让刘娟有些疑惑不解,自己眼中活泼开朗的儿子怎么在外面变成了“内向”“不敢说话”?
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解释说,家庭是孩子从小生活长大的环境,是其个人安全区,在家里孩子没有任何顾虑和畏惧,能够完全放开自己,自然要比和外人相处更开朗。但如果这种反差过大,家长们就要引起注意,可能是某些因素对孩子产生了影响。

1.家庭教育方式不当,忽视孩子的对外交往。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,在家里被宠着、捧着,导致离开家后不会和别人平等友好相处,久而久之就会受到排挤孤立,变得不爱说话。加上有些家长总喜欢强调外面的社会是危险的,不要随便和别人说话、来往。这样一来,很多孩子也会对外界怀有较强的警惕性,将自己封闭起来。

2.学校过于强调纪律,让孩子产生畏惧。这一现象多发生在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身上。步入校园后,孩子们第一次真正了解什么是纪律:上学不能迟到、上课不能随便说话、有问题要举手、要听老师的话……这一系列改变都会让孩子变得紧张,生怕做错事受到批评。上学前的松散自由和学校里的严明纪律形成对比,孩子一时无法适应,家长又没有及时察觉处理,他们就会逐渐变得少言寡语。

3.社会不安全因素过多,让孩子没有安全感。如今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,尤其是校园霸凌问题。很多孩子本身很开朗,但如果在学校里受到高年级孩子的“欺负”,或是在同学之间遇到一些“不公平待遇”,就会感到害怕,没有安全感,甚至不愿意去学校。

正常情况下,一个人的人格是时间上稳定、场景上一致的。比如内向的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,都会表现比较内向,不会有太大差异。但如果人格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时,会使孩子内心产生冲突,进而引发焦虑,成年后也会变得紧张易感,甚至出现躁郁的情况,即平时闷着不说话,一旦爆发可能出现严重后果。

肖震宇建议,孩子成长中,家长要与学校、老师加强沟通,多了解他们在学校的状态,是不是与家中表现一致,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引导。平日,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出去,让他们学会与其他同龄孩子平等友好地相处。家庭氛围也很重要,不要总是惯着孩子,不能让他们形成“别人都该让着他、围着他转”的意识。针对社会上的不安因素或是校园霸凌问题,学校和老师也应高度重视,当察觉出异样行为表现时,及时问清原因,看是否有被孤立或欺凌情况出现。


相关推荐
大洋网-广州日报 评论数:0 2018-11-28
39健康网 评论数:0 2019-05-13
网易亲子综合 评论数:0 2019-06-24
系统录入 评论数:0 2017-10-30
文章点评
true
新版
反馈
Copyright 2010-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.com,育儿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.
京ICP备15047120号-2
合作电话:18612664989 QQ:582305286 育儿妈妈QQ群:2247834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