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反思: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进行“跳荷叶”游戏,调整运动量。)
3、集体休息:喝水、睡觉、接电话。(带着幼儿坐到轮胎上休息)
(反思:“跳荷叶”环节运动量较大,教师安排了一次集体休息活动,通过青蛙喝水、睡觉、接电话等情节,既让幼儿得到放松,又自然地过度到“营救小蝌蚪”的游戏中。)
4、“营救小蝌蚪”,挑战从更高的高度往下跳。
(1)刚才小蝌蚪打来求救电话,我们请小青蛙们一起前去营救,好不好?
(2)幼儿自由选择高低不同的“岸”上跳进池塘救小蝌蚪,每人救一只小蝌蚪,并对小蝌蚪说一句好听的话。
(反思:“营救小蝌蚪”时要跳下“更高的岸”,体现了“给幼儿的活动内容应具挑战性”的教育理念。由于一开始没有让一只小青蛙先进行示范,所以幼儿不清楚游戏规则,没有真正达到游戏的目的,而对小蝌蚪说一句好听的话体现了关爱教育,有的小青蛙对小蝌蚪说:“我来帮助你了哦!”,还有的说:“别害怕,我来了!”,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爱心。)
四、放松运动——我爱洗澡
1、今天,小青蛙们真能干,累得满头大汗了,快来跟妈妈一起洗个澡吧!
2、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跳舞,做放松运动。
(反思:使幼儿在愉快和熟悉的“我爱洗澡”音乐声中,自然结束)
2、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,幼儿仔细观察,教师讲解并示范。
(反思:对小班幼儿讲解动作要领时必须清楚,而且要多次强调,这是幼儿练习基本动作的关键。在练习“从高处往下跳”这个基本动作时,先让“小青蛙”自由尝试,然后请一名“正确动作”的孩子来展示,请幼儿仔细观察,然后教师“也来学一学”,教师边做动作边讲解动作要领,最后请小青蛙“一起来学一学”。整个过程没有直接的示范讲解,而是幼儿在前,老师在后,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。这里,以集体练习为主,个别指导得不多,而且练习的次数还可以再增加。)
3、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高度的“池塘岸”往下跳水。(重点:脚并拢、膝盖)
4、比比谁跳得轻、跳得远,幼儿再次尝试。
(反思:幼儿初步掌握“从高处往下跳”的动作要领后,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,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,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,因此,教师分别提出跳得高、远、轻的要求,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