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育儿在线> 育儿资讯> 行业资讯> 浏览文章
如何培养更加优秀的孩子,蒙台梭利教育给你正确答案
0 未知 2016年11月08日

不久前,一个叫做《牵着蜗牛去散步》的故事风靡了朋友圈。

故事中,上帝给了“我”一个任务,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。“我”不能走得太快,因为蜗牛已经尽力爬,尽管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。“我”催它,唬它,责备它,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“我”,仿佛说: “人家已经尽了全力!”。“我”拉它,扯它,甚至想踢它,蜗牛受了伤,它流着汗,喘着气,往前爬……奇怪,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?

好吧!松手吧!反正上帝不管了,“我”还管什么?任蜗牛往前爬,我在后面生闷气。咦?“我”闻到花香,原来这边有个花园。“我”感到微风吹来,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。慢着!“我”听到鸟声,听到虫鸣,“我”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。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?“我”忽然想起来,莫非是“我”弄错了!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“我”去散步。

这样一个简单、温暖又灵动的故事,却给了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思考。想一想,我们周围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家长,他们总担心孩子不能够按照他们认为的“正确方式”成长,用着成人的方式,急切的帮助,甚至希望代替孩子成长。但是对孩子来说真的有益吗?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一样,孩子的成长也有自己的天性和规律。如果一定要强制干预,也许短时间会有效果,但是时间久了一定会有各种副作用产生,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买单。

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,第一次自己刷碗,不可避免的溅了一身的水,你从此不许他走近洗碗池;大一点时,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整理床铺,用了很长时间,并且弄得歪歪扭扭,你便不耐烦地把孩子推到一边,替他重新整理;看到孩子摔坏了东西,你马上上前代替他收拾善后……

大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干预孩子成长?

1、觉得孩子太小,有些事情做不好,做不对,甚至对孩子来说不安全;

2、认为孩子们做得太慢,完全不能领会大人的指导;

3、出于关爱、心疼、舍不得等等心理因素。

过多的干预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?

1、破坏孩子的自信心,助长他的依赖性。

家长干预时,用行为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,他什么都做不好。并会让孩子认为反正有家长在,做不好应该也没有关系。

2、剥夺了他们独立面对困难与解决问题的机会。

很多家长误以为通过语言就能让孩子进行思考,其实并非如此。孩子是需要通过感官、接触、体验来进行思考的,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干预会推迟孩子感知世界、开发智力、发展自我的进程,错过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发育敏感期,就会造成孩子能力的丧失。

3、导致孩子日后做事不容易坚持。

家长们的屡屡干扰,破坏了孩子应有的专注力,不但造成依赖性,还会让他们在遇到事情不成功时,急于向家长求助,自身怠于思考和学习。

4、缺乏主张,遇到困难和失败,没有正确的心态去应对。

一旦家长代替孩子承担困难和挫折,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十分顺畅的成长环境时,就会削弱孩子本身承担困难和失败的能力。日后,当他自己面对问题时,很容易暴躁、沮丧、放弃,无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挫折。

那么,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里,家长如何做到正确引导呢?不妨试试以下建议:

1、孩子做事时,不要随意参与打扰

当孩子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无论他使用什么样的方法、将事情做成什么样子、是否符合你的满意度,家长们最好都不要轻易参与和打扰。正如前面所说,孩子需要通过感官、接触、体验来探索、学习,大人们则需要保护孩子对待事物的这种兴趣,让孩子持续探索,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,从而培养独立的学习与思考能力。

2、要允许孩子犯错

孩子都会犯错,犯错也是成长一个必要的过程。家长们不需要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做出过度反应,包括马上给予指导、或是迅速的帮忙解决。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失措。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观察者与协助者,当孩子需要你时,你要积极的参与,当他有困难向你提出帮助请求的时候,你可以引导他解决。这样孩子的独立性会得到培养,专注力也会充分发展。

3、不要把你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

每个孩子都具有不一样的天赋和秉性,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正常化,实现孩子的精神成长。很多时候成人们认为孩子应该理解的问题,或许他并不能够理解。孩子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成人是不一样的,所以千万别按照你的想法去强迫孩子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。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,乃至逆反情绪。并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塑造。

4、不要试图控制孩子

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,常常存在一个误解,总觉得都是“为了你好”,所以替他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。于是不停的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,当孩子寻求独立时,不断地否定。很多父母就是这样披着“为了你好”的外衣,在试图控制孩子。

可是要知道,孩子不是泥人,会随你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。孩子与生俱来有自己的天赋和擅长,需要家长顺着他的天性去使其自然生长,而不是去控制,将他变成你心目当中的那个人。

5、了解孩子的需求,给予恰当的引导

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他们想法、感受、情绪的直观表达,行为只是需求传递的途径,并不能真正代表他们是什么样的人。作为家长需要透过行为,分析孩子背后的需求,从而给予恰当的引导。比如我们通常会问孩子,今天的知识点你记住了多少?却很少问孩子,今天你做了什么?是怎么做到的?而往往后者才是激发、引导孩子思考的最佳方式。

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认为,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他们有各自爱好和性格特点。大人们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成长。来自蒙台梭利教育领域的培训专家Paul Epstein博士有过这样一段论述,在这里分享给大家:

你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件事,但永远不能逼迫他对这件事情感兴趣,因为只有孩子自己有兴趣,才能真的产生兴趣;你也可以给孩子解释,但是不能逼迫他去理解,因为只有孩子能力到达一定阶段后,才能做到真的理解;你对孩子说“做得好”,不如说“你可以做到”,因为只有孩子自己做好准备,才是真的做好准备。

最后,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,请耐心一点,安静等待。

声明:中国育儿在线致力于提供合理、准确、完整的孕育知识和行业资讯,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、准确性和完整性,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、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。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,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,本站概不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
相关推荐
文章点评
true
新版
反馈
Copyright 2010-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.com,育儿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.
京ICP备15047120号-2
合作电话:18612664989 QQ:582305286 育儿妈妈QQ群:2247834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