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一)《十个朋友出来走》引出10个数字。
活动背景:
我园处在小城镇,大部分幼儿都生活在现代化的小区,多层建筑较多,门牌号在生活中也普遍存在。有好几次发现幼儿与幼儿在说自己家住在什么地方,住的楼房有几层,相互间讨论的非常热烈,兴趣很高。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中也指出: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,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,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,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。于是我就在《我们周围的环境》主题活动中设计了《有趣的门牌号》这一科学活动,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幼儿对门牌号的知识,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。
活动目标:
1、了解楼房中门牌号码的意义。
2、能在游戏中理解数序、相邻数并能熟练运用。
3、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。
活动准备:
1、自制门牌号、笔。
2、自制XX小区图(按序画好6幢多层楼房)。
3、幼儿操作用纸(每组)。
4、编好门牌号的积木。(在每块积木上写好101、102…)
活动重点:了解楼房中门牌号码的意义,能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。
活动过程:
1、认识小区的楼房号。
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乐乐家做客,他家住在XX小区4号303室,我们一起出发吧!”
“呀,XX小区到了,里面有这么多的楼房我们怎么去找呢?”
(出示画好的小区图,通过趣味性的游戏,启发幼儿从楼房上数字与乐乐家的住址产生联想,初步感知门牌号在生活中的运用。)
(1)当有幼儿说到楼房上有数字时,教师及时说明前面数字表示楼房号。
“楼房上都有些什么啊?”(幼儿交流)“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?”
(通过讨论知道小区里楼房较多,楼房上的数字是用来辨别楼房号的。)
“乐乐家住在4号303室,哪个小朋友来帮老师找到乐乐家的楼房号呢”
(2)根据乐乐家的住址找到相应的楼房。
“找到了楼房,哪扇门才是乐乐家的?”
(引导幼儿根据乐乐家的住址对应观察图上的楼房,了解住址前面的数字表示楼房号)
“乐乐家的楼房找到了,可是楼房里有好多户人家,到底哪一家才是乐乐家的呢?谁来帮老师找找?”
(通过设疑,引发幼儿了解门牌号的兴趣)
1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(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)。
2、培养幼儿细致观察、勤于动手的好习惯。
3、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。
活动准备
1、教具准备: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(○□○□○□;○□□○□□○□□;○□△○□△○□△);“奇妙的书”课件(封面是彩虹,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、两只橙色的橘子、三根黄色的香蕉、四只绿色的西瓜、五只青色的苹果、六颗蓝色的梅子、七串紫色的葡萄:图片几组(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;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;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,等等)。
2、学具准备:操作纸、记号笔、三角形、圆形、正方形各若干。
活动过程
一、开始部分
谈话导人:小朋友有没有发现,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(一个男孩、一个女孩)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,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。
二、基本部分
1、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,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,发现了什么规律。
(1)出示范例条○□○□○□,提问: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?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?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?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,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,用A表示圆形,用B表示正方形,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?(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,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,帮助幼儿小结规律。)
3.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造型物体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,各种颜色橡皮筋的使用数量,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。
三、描述作品
1..启发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几种颜色的橡皮筋,数数共用了多少根橡皮筋,有多少种图形,每种图形各有几个。
2.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,并用完整、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。如:“我用红色、黄色和绿色的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了热带鱼和水草,共用了20根橡皮筋。”对描述得好的幼儿,教师予以表扬,以增强幼儿讲述的信心和兴趣。
3.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,介绍自己的作品。
活动延伸:
1.将幼儿作品摆放在数学角展览,激发幼儿继续创造的欲望。
2.在数学角活动中,教师可用命题方式鼓励幼儿进行造型活动,例如要求幼儿用10~20根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,或用1~2种颜色的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,看谁拉得好,并用竞赛形式让幼儿讲述作品中包含的形状及其数量,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。